“皇帝的叔父卖破烂”大盈家,这句话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,但却是历史的真实写照。
在大陆解放前,北平物价飞涨,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。为了生计,载涛不得不将家中不常用的旧物品卖给收破烂的。这位曾经的清朝王爷,几度面临“发家致富”的机会,但每次都果断拒绝。一次是1932年,溥仪恢复“皇帝”身份时,曾邀请载涛到东北担任职务。另一次是在日本即将投降前,载涛的老朋友曾劝他投身日本人的阵营,但他坚决回绝。载涛曾对他们说过:“我宁愿卖破烂,也不愿做亡国奴!”
然而,这个曾经拒绝一切利益诱惑的王爷,建国后却受到了毛主席的重用。他宁愿生活困苦,坚守自己的人格与尊严。载涛1886年出生于醇亲王府,五岁便晋封为二等镇国将军。年幼的他才智过人,父亲醇亲王寄予厚望。然而,在他三岁时,父亲因病去世,醇亲王将他托付给了忠诚的管家祥恒。祥恒不仅将他视为亲生,且为他传授武艺与书法,精心培养他的文武才艺。
展开剩余77%1897年,载涛被慈禧太后过继给了奕谟大盈家,后者夫妇无子,把载涛视如己出,竭力为他提供最好的资源。他在奕谟家中度过了幸福的时光,尽管没有亲生父母,但他却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悉心的照顾。溥仪继位后,载涛被任命为训练禁卫军大臣,赴德国学习,接受军事教育。禁卫军是保卫皇宫的最后一道防线,载涛也成为了皇帝最为信任的卫士。
载涛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与清朝一同沉沦。在清朝灭亡后,他选择了北洋政府的职位,虽然这一政府显然无法与他祖先的王朝相比,但他仍旧坚持要为国家做贡献。在辛亥革命之后,他的政治生涯暂时中止,他开始过上了一种平静的生活,养花、养鸟、骑马、赛马,几乎完全脱离了社会的纷争。
然而,1924年冯玉祥的兵变使得皇族彻底失去特权,载涛开始过上了贫困的日子。他不得不出售曾经辉煌的府邸,搬到一个偏僻的小胡同里。这段时间,载涛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,甚至连食物都成了问题。他曾看到家中空空的饭缸,心情郁郁不欢。然而,生活的压力让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——卖破烂。
那时,北平的物价飞涨,百姓苦不堪言。载涛无奈之下,开始将家中不再使用的衣物卖给收破烂的人换取一些生活费。由于破烂商并不经常到来,他逐渐意识到这种做法并非长久之计,于是决定在德胜门外设摊,卖掉家中的旧衣服。最初,载涛的妻子对此感到羞愧,觉得自己是皇亲国戚,居然沦落到这样的地步。然而,载涛却坚定地告诉她:“靠我们双手谋生,有何可羞的?若不这样做,我们的家怎么维持?”
两人每天天刚亮便骑车去市场,精心整理好衣物,待顾客前来选购。这段艰苦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一年多,然而,他依旧拒绝了所有的诱惑。1932年,日本人计划扶持溥仪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,溥仪多次邀请载涛去担任要职,然而,载涛坚定拒绝,他说:“宁可饿死,也不愿为日本人效命!”
第二次的诱惑出现在日本投降前,载涛的老朋友王揖唐前来劝说他加入日本阵营,但载涛再次拒绝。他曾对王揖唐说:“我并没有那个命,享受小汽车的便利,我觉得骑自行车就很好。”他的一番话,展现了他始终不渝的骨气,或许也正因为这种气节,毛主席才决定重用他。
1950年,载涛受邀参加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,周总理专门亲自找到了他,对他的坚守和气节表示了极大的敬意。虽然载涛已经多年没有接触过政治,但他依然被周总理看中。在会议期间,他被鼓励提出建议,最终他提出了改良马种的提案。这个提案被毛主席亲自审核,并批准组建马政局,由载涛担任顾问,负责研究军马的改良。
载涛不仅在马政局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,而且对马匹的研究深具造诣。无论是马的年纪、用途,还是其品种的改良,他都能一眼看出。新中国成立后,载涛依然不忘报效国家。即使年事已高,他仍坚持每天骑自行车前往马政局,为国家的军马事业贡献力量。
然而,载涛的生活依旧过得紧巴巴,虽然他每月的工资足以维持家庭生活,但他依然捐赠大量国家债券,支持新中国的建设。毛主席了解到载涛的经济困难后,特意从自己的稿费中拨款帮助载涛修缮房屋,展现了毛主席对载涛的深切关怀。
尽管载涛身为清朝的“皇叔”,却没有享受过多的荣华富贵,反而与国家共命运,奋斗终老。他的忠诚与气节,也深深打动了毛主席与周总理。1970年,载涛因病去世大盈家,尽管身为王爷,他却被安葬在革命公墓,国家的照顾和关怀不言而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