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颜小二述哲文红盘策略
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,想要促成一件事,或者是想要了解一个人,我们总是下意识认为,要多去观察对方,要多多向外界获取信息。但是更多时候,我们对外探索的结果,总是没有我们预期的那样好,这是为什么呢?
打破惯性思维对我们的束缚与局限,许多时候会让我们在成事上更加顺利。比如,鬼谷子早就在千百年前告诉过我们,在大多数人困于“盯别人”的世界里的时候,真正的高手,早就把人生调成了“自我模式”。为什么这么说?请各位一起往下看。
一、鬼谷子:破除“盯别人”局限,把人生调成自我模式在生活中的各类情形,由于杂念太多,我们总是被外界的人或者物吸引,然后因为外界的人和物的影响,我们可能会草率地做出一些决定或者行为。这些决定以及行为,大多数时候都难以达到我们心中想要的效果,甚至无疾而终,这是为什么呢?
展开剩余75%关于上述问题红盘策略,《鬼谷子》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:
“知之始己,自知而后知人也。”这句话实际上是鬼谷子在叮嘱我们,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他人,首先得去了解自己,只有认清了自己,才有洞察他人的基础。
其实鬼谷子这句话的底层逻辑很简单,是在强调:我们在与人交往相处时,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真实需求都没有搞清楚,还谈什么“共情”能力去理解甚至是了解别人?
许多时候,我们缺的不是积极向外探索的兴趣,我们缺的是静下心来沉淀与消化自我。
二、高手的“自我模式”,往往让人活得更加得心应手在人际交往中,许多人可能遇到类似这样的困难:“我明明很迁就对方了,我明明一门心思扑在对方的身上,为什么还会被疏远,为什么这段关系这么难以维系?”
实际上,上述的疑惑,是很典型地陷入了“盯别人”的误区。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,没有认真了解过自己的诉求,想当然地在“盯别人”中委屈自己,最后的结果,除了“感动自己”并且“伤痕累累”,再无其他收获。
举个例子,一直有言“慈母多败儿”,这里的“慈母”将目光过于聚焦在了“孩子的需求”,而未考虑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是期待孩子能够健康正值成长,乃至有一番大作为,继而在短视的“宠溺”下误了孩子的前程。
真正有远见的母亲,一定是了解了自身的需求以后,在关注与管束孩子方面,进退得当的存在。而他们的亲子关系,往往都是别人羡慕的对象。各位可以观察一下身边是不是这个道理。
三、越是“盯别人”,越是短视,但“自我模式”并非“自我封闭”其实说了这么多,颜小二是想借着我们老祖宗鬼谷子的智慧告诉大家,不要陷入“盯别人”的误区,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,进行自我沉淀,往往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第一步。
另外,需要强调的是,“自我模式”不等于完全自我封闭,更不是鼓励大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而是告诉大家,先去了解、关注自己,才有能力去了解、共情他人。
【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红盘策略,搬运、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,发现必究】
发布于:广东省大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